
圖 / 圖蟲
大漲2.40%!A股開啟氣勢如虹的走勢,三大指數創出本輪反彈以來的新高。
5月25日,以券商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集體爆發,帶動A股上攻,兩市成交額時隔3個月再度站上萬億。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2.40%,深證成指漲2.34%,創業板指漲2.79%。
盤面上,白酒、軍工、保險、證券、國產軟件等板塊漲幅居前。北向資金截至A股收盤凈買入超217億元,創歷史新高。
大金融板塊絕地反擊是帶領指數上行的重要力量,截至收盤,證券板塊上漲4.13%,保險板塊上漲3.95%,銀行板塊稍弱,但是也上漲了2.87%,三板塊的漲幅均居漲幅榜的前列。
“在過去兩周時間里,券商股出現三次大漲,而這次持續性比之前幾次都要強,也說明了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而白酒無疑是今天最搶眼的板塊之一?!鼻昂i_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券商板塊再度爆發,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哈投股份領跑漲幅超10%,湘財股份、興業證券漲超9%,券商“茅”東方財富漲超7%,余下的浙商證券、華創陽安、光大證券也飄紅跟漲。
值得注意的是,號稱“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自2020年7月開始調整行情以來,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狀態。尤其是2021年春節以后,券商板塊指數整體走勢疲弱,個別券商股還一度跌破凈資產。
但是,最近幾個交易日,券商板塊是連續上攻,特別是頭部券商,如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區間漲幅在14%-30%。
與此同時,周末喊出“震蕩不長久,挑戰四千點”的國泰君安策略團隊,今天再次明確指出,“挑戰四千點,這只是開始”。
牛市旗手已飆漲,A股又要來大行情了寶聚榮配資軟件?
為什么大漲?
對于今天A股大漲的原因,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通脹擔憂緩解,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升。
一方面,國內方面,中國4月份經濟數據反映出內需仍偏弱,疊加政策層面抑制大宗商品過快上漲,上周大宗商品價格普遍走弱,緩解了通脹催動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
另一方面,海外方面,昨日多位美聯儲官員表態淡化通脹風險,加息預期回落,隔夜美股集體上漲,對于A股市場也有一定提振作用。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平淡,在盈利修復的同時,估值水平有所消化。經濟逐步回歸正軌,流動性環境相對友好的環境下,市場存在補漲基礎。新增資金方面,“房住不炒”及“打破剛兌”的趨勢下,國內居民資產有望向權益資產轉移。同時,在近期人民幣升值趨勢下,境內資產配置價值凸顯,外資有加配A股的動力。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監郎騁成指出,對流動性收緊擔憂的消退,可能是驅動近期A股市場震蕩向上的主要因素。
大金融板塊全紅
有解讀認為,券商股大漲與上周末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講話不無關系,易會滿5月22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定調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就證券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周末以來,多家研究機構對券商股投資機會進行研判分析,多家機構普遍認為,券商板塊估值回落后存在高估值業務(財富+資管+衍生品)的長期提升邏輯,短期存在業績或將上行的趨勢。券商板塊被市場稱作“牛市旗手”,每次異動都能引發市場重點關注。板塊內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哈投股份和湘財股份漲停;興業證券上漲9.81%,東方財富漲7.44%,板塊內漲幅最小的國泰君安也上漲2.09%。
保險板塊當日也全部收紅,中國太保大漲5.1%,中國人壽上漲4.11%。
38只銀行股全線上漲,廈門銀行漲停,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上漲超過6%。由于股價上漲,當日破凈銀行從前一個交易日的31只,縮減至29只。
根據東方財富的資金流數據,5月25日券商、銀行和保險成為“吸金大戶”,主力資金凈流入65.52億元、30.54億元和20.59億元。
“大金融板塊的崛起看似偶然,其實必然,目前金融板塊的估值已經相當便宜,PE只有十多倍,銀行板塊甚至只有幾倍,一直都存在估值修復的需求。第二,大金融板塊在基本面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刺激性因素。以券商股為例,從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券商的基金代銷業務表現持續超預期,整體反映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有所加速。此外從目前來看,流動性收緊已經是大勢所趨,一旦出現加息,將會使得銀行的業績出現提升?!鄙虾D持行退侥蓟鸾浝肀硎?。
奶酪基金董事長莊宏東表示,近期大金融板塊走強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低估值修復。其中,銀行、保險等作為順周期板塊,受益于經濟復蘇,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長期成長性也不錯,當前的整體投資性價比突出。
公募基金一季度大舉加倉銀行股
大金融的崛起是否意味著行情轉化?“老年基金經理”的春天是否又要來臨?網上曾有段子調侃不同年齡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老年佛系三件套“保險,銀行,地產好”;中年油膩三件套“電子,白酒和醫藥”;青年朝氣三件套“鋰電,光伏,免稅寶”年齡似乎成了劃分基金經理風格一道重要標尺。
“銀行股的估值很低,一直是風險厭惡型選手的投資標配,部分銀行股的股息率已經達到6%到7%,大幅跑贏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如果今年市場不好,銀行板塊肯定是非??沟?。而從一季度來看,銀行板塊的表現也確實好于‘抱團股’,短期內雖然股市表現較強,但我認為今年行情會非常波動,銀行股依然是必要的打底資產?!比A南一位基金經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從公募基金一季報來看,增持股數最多的前十只個股中,銀行股占據了6個席位,顯示基金經理逐步調整為防御的策略。易方達藍籌的基金經理張坤也在一季報中表示,他在一季度對股票持倉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在行業方面,他降低了食品飲料等行業的配置,增加了銀行等行業的配置。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銀行股是當前市場估值最低的,也是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的,因而一些追求穩定回報的資金傾向于配置一部分銀行股。
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認為,近期大金融板塊走強預計有一定持續性。一方面,從經濟基本面看,主旋律還是復蘇。另一方面,短中期內流動性環境預計仍會以穩為主,至少不會過于收緊。綜合考慮到大金融板塊估值偏低并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從長期角度看,該板塊走出一輪股價持續修復的表現,將是大概率事件。
后市怎么走?
A股大行情要來了?
事實上,去年那波行情啟動前,也是券商板塊首先集體大漲,隨后漲勢擴散至金融股和大盤。
那么接下來A股是否來一波大的上漲行情?
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當前A股將處于一個向上波段,重點關注前期超跌,受益于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的先券商、軍工、后成長股。
他分析25日A股出現單邊大漲,主要因素來自于流動性預期與風險偏好驅動,一是聯儲顯著鴿派,全球股市估值容忍度上升;近期中國經濟數據低預期,流動性寬松邊際增強。二是在美元走弱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預期提升。三是多路資金普遍預期百周年之前是一個風險偏好有利的時間窗口。
國君策略團隊指出,風險評價的變化需要大環境的變化為契機,而當前恰恰處于大環境從不確定走向確定的過程。風險評價由外向內傳導,從經濟形勢變得確定→流動性收緊變得確定→通脹預期變得確定→政策變得確定→最終全球“低通脹、低增長、低利率”格局變得確定,由此外部環境越來越走向確定,市場風險評價隨之下降,權益資產迎來抬升空間。
海通證券認為,目前看悲觀預期正在過去。參考歷史股指的波動幅度,今年股市還有進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間,指數再創階段新高的概率較大。
在配置上,粵開證券策略團隊認為,成交量能否持續放大將帶動指數向上突破,配置方向上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回調到位、歷史表現優異的核心資產。盈利能力強、長期確定性較強、產業邏輯清晰的板塊仍是資金配置的重點方向。從近4年二季度各板塊北向資金凈流入、平均漲幅和勝率等三個方向綜合看,大消費板塊、大金融板塊具備明顯優勢。其次,半導體、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景氣的科技成長仍有機會。此外,短期大宗商品市場將明顯降溫,但部分具備基本面支撐的大宗商品,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結構?!比詫⒊掷m。
平安基金認為,基本面復蘇,歐美經濟逐步恢復轉好,進出口成為是當前主要支撐。 “復蘇”概率大于“滯漲”。流動性整體較為溫和適宜。
“持續看好A股長期投資價值,A股或將持續震蕩拉升?!逼桨不鸨硎?。
平安基金指出,A股拉升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分母端:第一,風險溢價下降。進入后疫情時代,通脹、流動性、增長等各類宏觀因素由不確定逐步走向確定,疫情等外圍因素同樣走向確定,風險溢價的下行利好權益投資的展開。
第二,無風險利率上行可能較小,同時存在下行可能。過高的通脹預期已經充分反映了極致的供需關系,通脹預期頂點在即,流動性的負面預期需要正向修正。伴隨剛兌逐步打破,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難、下行易。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投資機會上,板塊間性價比有望得到再平衡。消費、科技等主流賽道龍頭等優質資產經過前期調整,估值風險基本得到釋放,具備重新挖掘價值的機會,關注其中超跌個股。周期方向上,關注上游行業及低估值金融行業。
中歐基金建議,重點關注成長行業中具備較強業績確定性的醫療與消費服務、新能源、智能車領域;以及價值股中仍存在供需錯配現象的鋼鐵、化工、銅和農產品等。此外,若風格切換現象加劇,金融股中的銀行和地產行業中的龍頭公司防御性凸顯。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監郎騁成表示,在短期流動性寬松,中長期流動性邊際收緊的預期下,具備較好的成長性邏輯且估值壓力不大的優質公司,有望持續獲得超額收益,電動車和半導體中上游、消費品、光伏以及醫藥等行業值得重點關注。
評論丨全球通脹預期之下中國股市前瞻
王瀅(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市場策略師)
中國股市在2019、2020連續兩年位列全球主要股指表現前三(以美元價格指數計)。2021年接近過半,由于流動性收緊,市場盈利預期高企,以及全球通脹壓力抬頭和中美關系不確定性增加等多種原因,中國股市近期曾遇到一些波折。展望下半年,我們認為短期不確定性或仍將持續。但這并不代表在行業和個股層面投資機會缺乏,相反我們認為在目前整體宏觀增長持續強勁的背景下,結合企業定價權變化,仍然有充裕的主題投資和個股投資的機會。
在最新出版的摩根士丹利全球市場2021年中展望系列報告里,我們預期在未來12個月里中國股票市場指數層面的總體上升空間有限。在國內流動性收緊的大環境下,伴以全球層面持續通脹壓力,以及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中國股市接下來短期大幅跑贏新興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具體而言,對于大盤接下來走勢我們有以下幾點判斷:
首先,短期內,市場對企業盈利增長的預期已經充分反映在價格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或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擠壓利潤率。在盈利方面,我們預計在基準情形下2021年明晟中國指數有15%的盈利增速,低于市場預期的18%。2020年四季度(明晟中國指數+A股)和2021年一季度(A股)的盈利水平和市場預期大致持平,表明市場已對復蘇景氣有充分預期,因此進一步向上修正的空間非常有限。我們持續追蹤的明晟中國市場盈利修正動能指數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放緩向上調整的勢能,目前已幾乎跌入負值。目前A股市場的該指數也開始呈現類似趨勢。這樣的情況有很大幾率導致投資者更傾向短期交易,而缺乏長期看多的信心。
從2020年6月開始,PPI通縮的幅度開始收窄,并在今年1月正式進入通脹區間,最新4月份的PPI數據已經達到了6.8%。摩根士丹利預測PPI在二季度達到本周期峰值8%之后繼續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下半年平均PPI為4%,而中國的PPI長期平均水平在0.24%。而核心通脹率隨著國內服務行業的復蘇和消費重振也大概率會繼續穩步提升。疊加目前全球范圍內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的成本端的壓力或將在2021下半年持續。
其次,市場流動性在2021年下半年仍將趨緊,估值推升動力不足。在估值方面,我們預計在基準情形下明晟中國指數估值大概率會維持在當前市場估值水平?;谖覀儗鴥攘鲃有岳^續收緊趨勢的判斷,全球四大央行放緩擴表速度而導致的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明晟中國指數的高成長屬性而附帶的對利率環境敏感的特質,這三點考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股市在2022年中期前估值上升空間或將有限。
在今年更早些時候我們曾經預期摩根士丹利研究部獨家編制的中國自由流動性指數(=M1同比增速-PPI-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會在今年一季度觸底,并最終在四季度轉正。然而結合年初至今廣義信貸增速放緩的趨勢,今年狹義貨幣(M1)的增速很可能將比原來的預期更緩和。廣義信貸增速將在二、三季度分別收緊2個百分點和50個基點,然后在四季度企穩。因此我們也調整了對中國自由流動性指數的預期,認為該指標將在2021年全年處于負區間。從今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附加資本水平,進一步收縮信貸供給?;谖覀儗α鲃有缘念A判,中國股市在接下來的12個月估值上升空間或較為有限。
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目前A股估值相對離岸中國市場仍具吸引力,并且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將為A股帶來長期資本便利。自2014年滬深港股通渠道開放以來,A股已完成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QFII/RQFII投資限額取消、主要國際指數A股擴容、對交易停復牌和場外配資等進行嚴格監管、注冊制推行以及放寬漲跌幅限制等,這些都旨在加快A股的國際化和機構化進程。今年年初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改革措施仍在延續此前穩步推進的勢頭,包括自2月份起將科創板納入滬股通,修訂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就上市輔導監管規定公開征求意見,以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等。我們相信未來的A股市場改革將會聚焦以下幾個方面:解決A股衍生品缺失和結算周期以及交易假期問題,從而加快全球股指繼續擴容A股;擴大港股通納入范圍至在港二次上市公司;拓寬滬深港互聯互通機制;全面推行注冊制,和同股不同權公司A股上市準入;鼓勵養老金積極入市(尤其是作為第二和第三支柱的補充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倡導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投資等。